以蒙古国拍的2部抗清电影为例,说说所谓“泛蒙古主义”

最近因为乌尔善争议言论持续发酵,网上有很多讨论。我看到很多网友持有一个观点,说乌尔善本身因为是蒙古人,本身持有“泛蒙古主义”,所以如何如何......因此才有了对汉族的一些言论什么的....

还有很多网友说电影《封神》很多剧情都带有一些什么什么解读......


(资料图片)

这个事儿是越描越黑了。

还有一些网友就更加阴谋论了,说这代表了所谓“泛蒙古主义”思潮渗透,意图挑战汉族作为主体民族地位......

这都哪儿跟哪儿。

对于乌尔善是不是有这种想法,我只能说从他公开言论来看,并不能完全支持这个说法。

不过,话说回来,蒙古族有这种想法的人恐怕确实不少。

因为这些年来,蒙古国内反华情绪比较厉害,他们妄想恢复成吉思汗当年一统蒙古荣光,重温混一漠北漠南旧梦——说起来蒙古国这么点人口,经济这么差劲,内蒙古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都碾压蒙古国,蒙古正统在咱们这儿啊,所以说蒙古国内反华分子都是一群脑子不清醒的人。

蒙古国这些反华情绪,肯定也影响了国内一些极端主义分子,这也确实是事实。

这个就不多说了。

咱们还是说说蒙古国内这种泛蒙古主义思潮到底有多厉害,给大家介绍几部蒙古人拍的电影,从中可知一二。

大家都知道,成吉思汗旗下蒙古大军曾经横扫欧亚大陆,他是蒙古历史上最大的骄傲,也是蒙古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光。

所以蒙古国经常拍摄关于成吉思汗为主题的电影,比如2012年拍摄的《成吉思汗的十个勇士》,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忠诚、信念与誓言”的故事。反映了所谓的蒙古草原精神。

对于如今只占有外蒙古一小块地盘的蒙古国来说,他们特别怀念极盛时期的蒙古。老是幻想恢复往日荣光。所以经常拍关于成吉思汗的电影,自然就可以理解了。

在很多蒙古人看来,他们之所以失去了往日荣光,主要是清王朝入关以后,击败了准噶尔蒙古,使得蒙古再次统一梦想彻底破灭,所以蒙古人对清王朝尤其怀恨在心。

2013年蒙古拍摄了一部电影,叫《阿努可敦》。这部电影上映以后票房创造了蒙古国历史记录,后来还被翻译成俄语、英语,发行成DVD版本,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一定影响。国内也可以找到相关资源。

这是一部蒙古国视角下展现当年满清王朝和准格尔汗国漫长战争的电影。阿努可敦是准格尔汗葛尔丹的妻子,阿努是其名字,可敦是其称号,相当于匈奴的阏氏。

电影描绘了阿努可敦的一生,她如何嫁给葛尔丹的哥哥僧格,后来僧格在权力斗争中被杀,葛尔丹在阿努娘家支持下举兵,夺回了准格尔部落领导,并按照蒙古部落习俗,续娶阿努为妻。

随后准格尔部落在中亚兴起,极盛时期攻占了包括今天新疆、青海等在内的大片疆域。

准格尔部落向东攻击喀尔喀蒙古,意图重新统一漠北,再现成吉思汗帝国荣光,由此和清王朝发生了正面冲突。

康熙帝随即率军亲征,在1697年的昭莫多战役中一举击败葛尔丹大军,阿努可敦在此役阵亡。

电影以极大的篇幅描绘了昭莫多之战的全过程,战争场面拍得算是荡气回肠。不过电影中满清一方作为反派,这人物形象可就有点丑化嫌疑了。

这是电影中康熙在战场中的形象。

旁边的这个笑起来像个傻子一样的大将军,正是在这场战役中立下奇功的费扬古。

电影中,把击毙阿努可敦的伟绩安排在了他身上。正是他用一支鸟枪,击毙了女主角。

葛尔丹在这场大战中主力几乎全军覆没,他也因此一蹶不振,第二年就在众叛亲离中死去。

在这场大战之后,电影对于康熙的描述倒是尽显一代雄主风采。

他说“不要追葛尔丹了,他(经过这场大败)现在只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

随后康熙下令班师回朝。

电影也落下了帷幕。

历史上,满清王朝和准格尔汗国的漫长战争,并不是在这场战役之后结束。而是直到康熙的孙子乾隆帝手上,花了整整70年,才最终攻破了准格尔部落在新疆的最后势力,并将其部落高于车轮的男子全部格杀,准格尔部落就此灭族。

蒙古人虽然对满清王朝怀恨在心,但是拍电影倒没有像棒子国那样随便篡改历史。倒是老老实实拍了葛二丹如何失败,当然他们把葛二丹刻画成了悲剧英雄,也把蒙古军队战败拍得非常英勇顽强,连满清军队都表示赞叹。

这也算是一种自我心理安慰了。

《阿努可敦》是2013年上映的大片,2017年蒙古又拍摄了另外一部抗清电影《心之怒》。据说上映后在蒙古国内也取得了很高的票房。

国内曾经有相关资源流传,但是没有翻译。

不过目前相关资源已经找不到了。我们只能通过相关资料来了解这部电影的大概。

电影讲述了清朝皇帝派来的统治者,到蒙古的一个部落,电影开头讲述了这个官员到来的情景。

并描绘了这个城邦聚集处的市井风情。

这个朝廷派来的官员任务是征税。

在满清击败准格尔之后,也将漠北的喀尔喀蒙古纳入了自己统治范围。清廷要求喀尔喀蒙古王公每年要向朝廷进贡,所以派出官员来监督执行。进贡物质主要是各种牛羊,以及毛皮制品,毕竟游牧民族只产出这些。

当然朝廷也会在当地开展互市,从南方运来大量生活物质。

问题就在于南方来的东西太贵,草原上的牛羊皮革太便宜了,长此以往,很多牧民濒临破产。

游牧民族的汉子天生自由,怎么可能这样被人欺负,所以有一群人就开始反抗朝廷。结果被关押起来,随后他们逃走,双方就此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

最终的结果,当然是作为大反派的清朝官员挂了,当然主角们也伤亡惨重。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展现游牧民族不屈不挠反抗清朝统治的电影。

这部电影的拍摄制作非常用心,大家可以看里面人物的服装设计等细节,比起咱们拍摄的清宫戏更加还原当年的历史原貌啊。

别的不说,这部电影里清朝官员的头发比较接近金钱鼠尾,这才是当年满清辫子的真实形象。

电影里的清军士兵说的是正儿八经的汉语,这个细节尤其要点赞呢。

所以,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漠北蒙古为什么会对清朝这样反感了吧?因为在清王朝统治之下,他们的生活并不如意啊。

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当年漠北蒙古的经济形势。

任何王朝的统治,都是要建立在征收赋税基础之上。清王朝征服喀尔喀蒙古之后,每年都要求其上供一定的物质。

由于当年山西商人跟随清军远征,所以中原到蒙古的贸易和商路都掌握在晋商手中。鼎盛时期,山西商人在蒙古各部落都派驻了商号,后来朝廷觉得征收赋税比较麻烦,于是让晋商担任“包税人”,另外按照规定,外蒙古的王公贵族还要定期去北京觐见皇帝,这一大笔开销也都让晋商先行垫付,总而言之,在漠北蒙古人看来,晋商和清廷派出的官员联合在了一起,他们是狼狈为奸,剥削当地人民啊。

这个事儿比较复杂,反正你只要知道,在精明的晋商操作之下,这些外蒙古的王公贵族逐渐欠了大笔债务,甚至于把他们的全部牛羊卖掉都没法还清。

可以说,在清王朝统治之下,他们过得何止是不如意,简直是非常悲惨。

整个外蒙古的几百年历史,他们一直处于这种状况之中,在后期,当地的经济状况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也因此外蒙古人口数量非常少。

这也是这部电影《心之怒》拍摄的历史背景。

所以清廷的官员说大皇帝陛下一直用仁慈之心对待蒙古人,在外蒙古看来那简直是骗鬼呢。

这恐怕也是后来蒙古人对清王朝一直心怀怨恨的历史原因。

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几百年后他们会拍摄一部称颂准格尔部落的电影呢?

大概在他们心目中,当年如日中天的准格尔部落,是成吉思汗之后最强盛的蒙古政权,也是最接近复兴成吉思汗的蒙古人,代表了草原汉子的雄心壮志。

不过颇有讽刺意味的是,今天的蒙古国,是历史上喀尔喀蒙古部落的后裔,在当年这场战争中,实际上是被准格尔攻打对象,投靠了清朝并求来援兵,按说喀尔喀蒙古和准噶尔蒙古当年还是仇敌啊。

想不到今天的蒙古国居然会拍摄一部称颂准格尔的电影呢?

可能他们对于喀尔喀蒙古祖先历史上投靠了康熙,合起伙来对抗准格尔汗国感觉分为惋惜。还不如当年投降准格尔,一起对抗满清王朝呢。

一直到今天,蒙古国对于这段历史还是耿耿于怀。所以他们才会时不时拍摄这种抗清大片。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今天的蒙古国也知道,他们想恢复往日领土,实现所谓的泛蒙古统一,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儿。他们也得罪不起今天的中国,不好拍现代历史,只好拍点抗清电影,聊表一点内心深处不好表露的想法而已。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海峡仓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